[2]:修炼丹田功
作者:王君 转贴自:互联网 点击数:1862 文章录入:少摩王
一 换气 每日子时和寅时到柏树多,环境幽静,空气清新的地方练功。先活动头、四肢、膝、踝等关节数分钟之后,面向南方,直身站立,口眼微闭,下颏微收,两足横开与肩同宽,双脚平直,脚尖稍内扣,脚掌心含空,双手自然下垂于两大腿外侧。 按上法将姿势摆好之后,从头面,颈项、肩关节、胸背、腰腹、髋关节、会阴、大腿、膝关节、小腿、踝关节及双脚掌由上至下地逐次放松三遍。待全身充分放松后,即以口分别尽力呼出三口体内浊气,然后按顺呼吸法呼吸,口呼鼻吸。吸时舌尖轻砥上腭,小腹部稍凸起,意念气从头顶百会穴垂直下降至腹部丹田处,同时两手由大腿两侧向前缓慢地作弧形上提到额部两侧上方,上提时双手掌指伸直,指尖相对,掌心向后,拇指斜朝上;随后便张口轻轻地呼气,呼气时舌尖放平,小腹内收,同时双手在额部两侧内旋翻转双掌下按,掌心向下,掌指相对,经胸腹前向下按压至双脚尖的地面上,上身亦同时向前俯,两腿绷直,不可弯曲。前俯时呼气,意念内气从丹田分作两股向下导引,经双大腿前内侧贯注入双足心的涌泉穴;然后慢慢直腰抬身,两手又外旋转掌缓慢地向上作弧形上提,同时吸气,意念内气从脚后外侧上升经外跨返回至丹田。 就这样起身时以鼻吸气,俯身时以口呼气,如此反复练习30分钟左右。 正常效应:在练功后一星期至一个月之内,双手心及双脚足心会出现发热、发麻、发凉、发胀感,腹部发热并有“雷鸣”(即肠鸣音)。此外,身体还可出现大、小、轻、重、光亮、痒、跳等感觉。以上这些感触现象如在练功后出现其中之一,我们便称之为“得气感”。 二、培元功 (1)蓄精培元 练功时在选上述电、坐、卧三种姿势之一种,但以坐式练功效果最佳,行走式在初学时不易掌握,初习者最好不要采用。 练功时按下述方法练习: ①将要练功之前,在大脑里要有“我要练功了”的概念,然后选好练功的位置(注意要南北向),做好练功的姿势。 ②开始练功时,先在大脑里默想:我已开始练功了,不能东想西想,要专心练功。然后从头部向下依次放松全身的肌肉关节。放松时不要过于仔细地想哪一块肌肉如何放松,只要意念从上而下地想松,肌肉、关节也随着意念快速地放松就行。放松法要连续三次,每次都要从头向下放松至双足心为止。放松时姿势不要改变。 ③用鼻腔吸气和呼气。口腔闭合,神态自然,双眼轻轻地闭拢,舌尖自然地伸平,轻轻地触及上牙齿后的牙龈(俗称“牙肉”)上,不要僵硬。 ④意念集中在下丹田处3—5分钟。 ⑤把意念转到天上,想象天上日、月、星的精华是一种金黄色(或者是红的亦可)的气体充满了整个天空,自己置身于这个金黄色的空气之中。 ⑥采用顺式呼吸法(即吸气时小腹外凸,,呼气时小腹内收),自然、柔和地进行呼吸。吸气时想象头顶正中处开一个小口如杯子口大,天上金黄色的精华之气从这个小口被吸进来,并从头部向下,沿身体的中心(想象从头顶到腹部有一个直形的空心通道)降至下丹田;呼气时,想象这些精华之气被腹内吸收,放出污浊之气从双侧大腿的中间向下降至双足心(涌泉穴),并把这些浊气放出足心穿入地下深处(如图1.4)或从心窝排泄出去。呼气的同时还要放松全身。等到自然熟练之后,吸气时配合轻微的收缩肛门(如轻轻地忍使大便一样,不要用力太大)。 每次练功半小时至1小时后,即可收功,收功时,两手重叠,以左手心劳宫穴按压在肚脐上,右手搭在左手背上,以脐眼为中心,先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(女子则相反),从上至下,由内向外,速度均匀地轻轻揉转18~36圈(如图1.5);然后又换为逆时针方向,自右至左;从外向内,速度均匀地轻轻揉转18~36圈。再以双手掌互相搓擦至热后,轻擦颜面部18次,放松全身肌肉,缓行十步后功毕。 对于已婚的练功者,由于元阳已经破泄走漏,故需服用药物辅助练功,以补伤耗之元气。未婚者服之,效果更佳,药方开列于下:
[1] [2] 下一页
上一篇文章:[1]:修炼丹田功
下一篇文章:少摩拳养生功基础
|